劉哲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吳雨婷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實習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報告,認為盡管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但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實施了大規模外匯干預。在美國財政部2019年5月發布的《宏觀經濟與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外匯政策》報告中,中國也依舊在觀察名單行列。為什么美國在不符合《貿易便捷與貿易促進法》的三個量化標準的情況下,突然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呢?
美國所謂的“匯率操縱國”是基于美國利益至上的判斷
實際上,美國在認定匯率操縱國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判斷是否對于美國利益有危害性。如果匯率波動對于美國利益是正面的,則會采取默認的態度,不會發起后續行為;如果匯率波動方面對于與美國利益不符,就會發起認定程序。
美國對于匯率操縱國認定的前提是基于美國優先,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而非依照法治規則。美國利益和主觀傾向已經凌駕于規則和法治之上,是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僅幾個小時之后,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簽的根本原因。
匯率穩定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中國正在面臨高質量的經濟轉型,當前資源、環境和要素的多重制約,決定了中國企業必須從低價導向轉變為高附加值導向。從以前粗放型的消耗資源,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原材料占據市場份額的中國制造,轉為以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為主導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價值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通過貨幣貶值鎖定市場份額并不符合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大方面。